Skip to content
  • 最新
  • 版块
  • 东岳流体
  • 随机看[请狂点我]
皮肤
  • Light
  • Cerulean
  • Cosmo
  • Flatly
  • Journal
  • Litera
  • Lumen
  • Lux
  • Materia
  • Minty
  • Morph
  • Pulse
  • Sandstone
  • Simplex
  • Sketchy
  • Spacelab
  • United
  • Yeti
  • Zephyr
  • Dark
  • Cyborg
  • Darkly
  • Quartz
  • Slate
  • Solar
  • Superhero
  • Vapor

  • 默认(不使用皮肤)
  • 不使用皮肤
折叠
CFD中文网

CFD中文网

  1. CFD中文网
  2. OpenFOAM
  3. LES初始速度场设置和壁面函数设置

LES初始速度场设置和壁面函数设置

已定时 已固定 已锁定 已移动 OpenFOAM
68 帖子 7 发布者 135.5k 浏览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回复
  • 在新帖中回复
登录后回复
此主题已被删除。只有拥有主题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
  • H 离线
    H 离线
    hoversoar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21

    @东岳 对,抱紧大腿!怎么加表情 - -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R 离线
    R 离线
    random_ran 大神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22

    今天才把case文件整理了一下,下一步找合适的网格.

    @东岳 岳兄过奖了.
    @hoversoar 今天才整理了一下你的 case.

    乃有新发现的话留言在这,大家都能看到,或者帮助你,我只能尽力,还是要靠氖自己的.

    Yours in CFD,

    Ran

    H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H 离线
    H 离线
    hoversoar
    在 中回复了 random_ran 最后由 编辑
    #23

    @random_ran 非常感谢!慢慢会成长的哈哈哈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H 离线
    H 离线
    hoversoar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24

    上次算到step2的中心差分的50.5s处,说可能会阻力又下降。
    那之后我把它继续算到了59.5s,然后速度对流项的linear换到了limitedLinear。把结果贴上来一下。
    捕获.JPG

    几个发现:

    1. 整体看起来的话,三个阶段的定量CdCl差距不是很大。和文献也对的比较上。初步认定是速度对流项选择了迎风格式造成的。
    2. 跟之前的猜想有关,在55s处残差的Uy震荡明显,造成了Cd上升,Cl振幅也增大。
    3. 换成limitedLinear 0.5 之后,可以发现残差有明显的下降。@random_ran 是否可以回答前面的问题,虽然P的量级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Uz的曲线震荡明显(相比中心差分),猜想可能是由于TVD 里头那个0.5造成的,混入了一部分迎风格式,造成耗散?

    一些疑问:

    1. 我这样中途切换差分格式是否ok?
    2. 这个网格是纯结构化的光滑圆柱,但是如果是非结构化质量并没有那么高的情况下,TVD的系数应该怎么取?可能要参考经验感觉来试?

    下一步:
    根据@cccrrryyy 的建议,和疑问中的1点。
    我把这个case在limitedlinear 0.5的条件下,从头开始算。并且将pimple改为piso,步长缩小,并控制CFL小于0.8。

    且看结果。
    good night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H 离线
    H 离线
    hoversoar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25

    Screenshot from 2020-03-05 17-49-39.png

    Checking topology...
        Boundary definition OK.
        Cell to face addressing OK.
        Point usage OK.
        Upper triangular ordering OK.
        Face vertices OK.
        Number of regions: 1 (OK).
    
    Checking patch topology for multiply connected surfaces...
        Patch            Faces    Points   Surface topology                  
        front            42924    43120    ok (non-closed singly connected)  
        back             42924    43120    ok (non-closed singly connected)  
        cylinderwalls    11564    11760    ok (non-closed singly connected)  
        inlet            5782     5940     ok (non-closed singly connected)  
        outlet           5782     5940     ok (non-closed singly connected)  
    
    Checking geometry...
        Overall domain bounding box (-1.9999997 -1.9999999 -0.16500001) (1.9999997 1.9999999 0.16500001)
        Mesh has 3 geometric (non-empty/wedge) directions (1 1 1)
        Mesh has 3 solution (non-empty) directions (1 1 1)
        Boundary openness (1.6166424e-16 9.3817059e-18 -4.6447921e-15) OK.
        Max cell openness = 1.2635419e-15 OK.
        Max aspect ratio = 103.67801 OK.
        Minimum face area = 9.5109381e-08. Maximum face area = 0.0011336842.  Face area magnitudes OK.
        Min volume = 5.3196771e-10. Max volume = 6.3409456e-06.  Total volume = 4.1415295.  Cell volumes OK.
        Mesh non-orthogonality Max: 2.405209 average: 0.4164805
        Non-orthogonality check OK.
        Face pyramids OK.
        Max skewness = 0.12001675 OK.
        Coupled point location match (average 0) OK.
    
    Mesh OK.
    

    贴一下现在这个mesh的check结果和样子。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C 离线
    C 离线
    cccrrryyy 超神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26

    辛苦了,做了这么多测试!关于对流项格式,建议看openfoam.com上的介绍,链接在这里。注意,严格意义上二阶格式一定要过(0.5 0.75)那个绿色的点。我自己用的最多的是Gauss linear和Gauss vanLeer(这个说实话我不懂,但是很好用)。
    关于limitedLinear的系数,好像除了试没啥别的办法。不过这就是参考文献的价值了,如果有类似的算例,用它的格式最靠谱,这样能够快速缩小需要查验的问题的范围。

    I don't want to survive, I want to thrive.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R 离线
    R 离线
    random_ran 大神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27

    @hoversoar

    上次算到step2的中心差分的50.5s处,说可能会阻力又下降。

    建议楼主定一个准则.比如计算了 N 个 Vortex Shedding 周.之后又计算了 2N 个周期,然后比较一下所感兴趣的物理量.

    那之后我把它继续算到了59.5s,然后速度对流项的linear换到了
    limitedLinear。把结果贴上来一下。

    不清楚楼主研究的重点是?层主个人来说,是很好奇, linear -> limitedLinear 的区别.

    整体看起来的话,三个阶段的定量CdCl差距不是很大。和文献也对的比较上。
    初 步认定是速度对流项选择了迎风格式造成的。跟之前的猜想有关,在55s处残
    差的Uy震荡明显,造成了Cd上升,Cl振幅也增大. 换成limitedLinear 0.5 之后,
    可以发现残差有明显的下降。

    不知楼主有没有对这些格式的比较?

    UDS 对网格要求更高.

    "Peaks or rapid variations in the variables will be smeared out and,
    because the rate of error reduction is only first order,
    very fine grids are required to obtain accurate solutions."

    楼主还可以探索一下这些:

    • Linear Interpolation (CDS)
    • Quadratic Upwind Interpolation (QUICK)
    • Higher-Order Schemes

    @random_ran 是否可以回答前面的问题,虽然P的量级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Uz
    的曲线震荡明显(相比中心差分),猜想可能是由于TVD 里头那个0.5造成的,
    混入了一部分迎风格式,造成耗散?

    我没法准确回答你,因为我自己没有太多探索过.

    我这样中途切换差分格式是否ok?

    为什么不可以?如果是研究格式的问题,我可能也会这么做,省很多时间.但是如果是分析流体机理,最好从头开始用一种固定格式.

    Yours in CFD,

    Ran

    H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H 离线
    H 离线
    hoversoar
    在 中回复了 random_ran 最后由 编辑
    #28

    @random_ran

    不清楚楼主研究的重点是?层主个人来说,是很好奇, linear -> limitedLinear 的区别.
    不知楼主有没有对这些格式的比较?

    重点是在三分力这些定量系数,和流场机理。而不是在格式的研究,所以也没有深入探讨。

    UDS 对网格要求更高.

    "Peaks or rapid variations in the variables will be smeared out and,
    because the rate of error reduction is only first order,
    very fine grids are required to obtain accurate solutions."

    楼主还可以探索一下这些:

    • Linear Interpolation (CDS)
    • Quadratic Upwind Interpolation (QUICK)
    • Higher-Order Schemes

    根据前辈们的算例几乎用的都是limitedLinear 格式,大家的系数取的也是各不相同。所以我也很困惑,问大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好自己试了。

    为什么不可以?如果是研究格式的问题,我可能也会这么做,省很多时间.但是如果是分析流体机理,最好从头开始用一种固定格式.

    研究的是流体机理,所以我也会有点困惑中途换格式的问题。
    另外还想请问LES下pimpleFoam的步长问题,库郎数看到可以稍大,但是看了很多例子发现有到10,也有在2的。这对于计算时长来说貌似影响很大。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H 离线
    H 离线
    hoversoar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29

    大家好..
    我又来了...
    更新一下近期结果。两个结果都是Re1.1w,网格一样。用piso代替了pimple,计算无量纲时间100s之后,取了大概20个周期。
    唯一的不同是pic1用了limitedLinear0.5, pic2用的0.2。
    捕获.JPG
    两者的差别并不大,对于文献的1.1左右还是有一些差距。
    这几个例子算下来,发现对于结构化网格的话,质量还不错用中心差分的结果应该是比较精确的了。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30

    最后一楼的结果不错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H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H 离线
    H 离线
    hoversoar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31

    @东岳 谢谢李老师!

    有个问题想请教下大家。
    由于用的是LES, 首层的y+满足了1的情况下,接下来还需要再布置多少层?
    目前对于非结构化网格,我一共布置了5层。
    但是由于首层厚度太小了,导致第五层和之后的外围网格的变化率有点大。
    不知道这样的层数够吗,这个突变会导致对结果影响过大吗?
    pic1是整体的流域的网格,pic2是近壁面的。
    捕获.JPG

    C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写于 最后由 李东岳 编辑
    #32

    导致第五层和之后的外围网格的变化率有点大。

    为何不把1-5层按照2的比例加厚?

    网格是SATR做的么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H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H 离线
    H 离线
    hoversoar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33

    订正:布置了十层。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H 离线
    H 离线
    hoversoar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34

    @东岳 回复好快.. 我还在等60s...
    2和1是一个模型,都是10层prism。
    网格是ansys自带的meshing做的。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35

    按照ratio=2或者3的比例加厚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H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H 离线
    H 离线
    hoversoar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36

    @东岳 非常感谢您及时的回复!
    我现在的ratio是1.05,所以是有些小吗?因为之前结构化网格也是用的这个ratio。

    李东岳李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在 中回复了 hoversoar 最后由 李东岳 编辑
    #37

    @hoversoar 这个值多少要保证网格渐变的过渡性。目前从你那个图来看过渡性很差。不过这个对结果影响多少不好说,我感觉差异会很小。你可以试试然后反馈

    :chouchou:

    现在这边的例子是光滑圆柱,

    你的粗糙算例听起来很好玩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H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H 离线
    H 离线
    hoversoar
    在 中回复了 李东岳 最后由 李东岳 编辑
    #38

    @东岳

    这个值多少要保证网格渐变的过渡性。目前从你那个图来看过渡性很差。不过这个对结果影响多少不好说,我感觉差异会很小。你可以试试然后反馈

    我也意识到过渡性差,但继续细化网格太庞大算不动。不知道prism处ratio=2这样的比例会不会太大。

    你的粗糙算例听起来很好玩

    麻子脸圆柱,就是算起来太耗时了...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C 离线
    C 离线
    cccrrryyy 超神
    在 中回复了 hoversoar 最后由 编辑
    #39

    @hoversoar 原来是ANSYS Meshing,近壁面是规整的四边型,然后五边型过渡,之后就是大量的六边型并掺杂一些不得不用的五边形。感觉ANSYS Meshing的思路是尽可能缩小五边形所占的比例,从而大量使用六边形?我之前算过一个很低很低雷诺数的圆柱绕流(二维,FLUENT,纯稳态),感觉四边型之后全部是三角形最好。不过这个可能不太会影响最终的结果,而且会让cell数量变大。
    ANSYS Meshing全局控制特别方便,我记得画圆管都不需要我设置它自己就画出个O-grid,但细节处想要加强比较难操作。可能的话建议换个别的软件试试。

    I don't want to survive, I want to thrive.

    H 2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李 在线
    李东岳 管理员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40

    最近结果有更新么

    http://dyfluid.com/index.html
    需要帮助debug算例的看这个 https://cfd-china.com/topic/8018

    H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 登录

  •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
0
  • 最新
  • 版块
  • 东岳流体
  • 随机看[请狂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