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sprayFoam液相功能
-
@尚善若水 我又询问了detonationFoam的发布者孙杰,他也给了我解释:这个是当时的胞格文件,这个算例非常难算,因为他的诱导区长度很大,反应物的活性很差,很难起爆,起爆能量高了又会受初始起爆区的影响很久胞格数目和初始的高压区数目一样,没法过渡到自身特征的胞格尺寸,当时我也卡了很久,最后的经验是计算域首先一定要长,另外就是初始受起爆区影响的时候(看胞格数目是不是和高压区的数目一致),把自适应网格层数减小利于拜托初始设置的影响,等摆脱这个阶段后再改回去保证网格收敛。
但我还是不知道有些文献是如何设置的,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形成稳定胞格结构。 -
诱导区长度很大,反应物的活性很差,很难起爆,起爆能量高了又会受初始起爆区的影响很久胞格数目和初始的高压区数目一样,没法过渡到自身特征的胞格尺寸
我对爆轰这个比较感兴趣,但是我对这个理论不熟悉。比如上面这个讨论我不理解。不过从CFD纯算法的角度,对于一个设置好的算例,我理解爆轰就是反应流,只不过那个前面的间断内部化学反应比较强烈,必须需要使用网格自适应。我最近自己植入了反应流,打算当做25年9月份的课程,在随后有计划把激波+AMR引进去。更简单来说:
可压缩+反应流+高分辨率密度基+AMR,是不是就是可以做爆红?
2022年12月15日 09:11
46/49
2025年7月15日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