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D中文网

    CFD中文网

    • 登录
    • 搜索
    • 最新

    OpenFOAM可以动态设定求解区域嘛?

    OpenFOAM
    3
    5
    1439
    正在加载更多帖子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回复
    • 在新帖中回复
    登录后回复
    此主题已被删除。只有拥有主题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
    • 史
      史浩 讲师 最后由 编辑

      现在模拟一个流动过程,其中,某一时刻,某些网格点是固定点不用求解,在OpenFOAM中能做到这一点嘛?

      让我们随波逐流

      昝磊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李东岳
        李东岳 管理员 最后由 编辑

        OpenFOAM里面multizone方法就是这么样的。但是是划分不同的zone。你这个不同的网格点,目前的想法是还是全部求解,求解后对某些网格点不进行时间步进,是否可以?

        线上CFD课程开始报名:http://www.dyfluid.com/class.html

        CFD高性能服务器 http://dyfluid.com/servers.html

        史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史
          史浩 讲师 @李东岳 最后由 编辑

          @东岳 我曾经尝试着计算完后,将固定的点速度置0,但是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这些点附近的流畅是不满足连续方程的。我希望能从矩阵上对这些点进行处理(类似与有限元中处理固定边界条件时用的置1法),这样求解出来的值就是满足连续方程。
          这个的应用背景是凝固过程的流动计算。目前比较流行计算流动的模型是连续模型,其思想是在整个计算域内建立NS方程,然后动量方程中加入一个阻力项-Ku,对于完全凝固的区域,K是一个很大的数,液相区域K=0。这样最终的求解结果里,固相速度就近似为0,看上去和固体一样,而液相区域正常流动。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凝固后期,固相占据大部分区域,按理说这一部分是不需要求解的,但是计算中还是会计算,浪费很多计算时间,还容易不收敛。我希望将凝固的部分忽略不算,只算液相区域,但是这个区域是不断变化的。
          关于chtMultiRegionFoam求解器,他是通过对不同区域建立独立的矩阵求解,而不是统一的矩阵,这样求解是不是会在边界处产生误差?这种误差大吗?

          让我们随波逐流

          李东岳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李东岳
            李东岳 管理员 @史浩 最后由 李东岳 编辑

            chtMultiRegionFoam边界是通过插值处理的,先求左边,插值到右边。求右边,插值到左边。跟AMI原理一样。

            这个的应用背景是凝固过程的流动计算。目前比较流行计算流动的模型是连续模型,其思想是在整个计算域内建立NS方程,然后动量方程中加入一个阻力项-Ku,对于完全凝固的区域,K是一个很大的数,液相区域K=0。这样最终的求解结果里,固相速度就近似为0,看上去和固体一样,而液相区域正常流动。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凝固后期,固相占据大部分区域,按理说这一部分是不需要求解的,但是计算中还是会计算,浪费很多计算时间,还容易不收敛。我希望将凝固的部分忽略不算,只算液相区域,但是这个区域是不断变化的。

            这个很有意思。类似多孔介质的处理。

            我希望能从矩阵上对这些点进行处理(类似与有限元中处理固定边界条件时用的置1法),这样求解出来的值就是满足连续方程。

            我觉得是可以的,但从代码上感觉实现很费事,另外,你还需要处理这部分的网格连接性和边界问题。原本某个网格和某个网格连接,但你去掉后,网格和边界连接。
            感觉可行,不过目前我也没思路:zoule:

            看起来和网格生死单元类似,要不你看看死亡单元那面怎么处理的?这块的代码我没看过

            线上CFD课程开始报名:http://www.dyfluid.com/class.html

            CFD高性能服务器 http://dyfluid.com/servers.html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昝磊
              昝磊 @史浩 最后由 编辑

              @史浩 ANSYS用的是单元生死技术,帝国理工好像是移动标架法。

              种一棵树,最好在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回复 引用
              • First post
                Las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