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1日 08:51
@tens 多谢老师!!
@tens 多谢老师!!
@李东岳 多谢李老师!文件中放了我的实际模型,流道宽度是100um。1_risingBubble.rar
@李东岳 李老师,您好:
我的实际加工条件下气泡是可以上升的,有可能是因为底部会不定期产生点冲击力,推动气泡上升。如果目前仿真结果是正确的,即单靠浮力不足以使气泡在毛细管中上升,则需要考虑增加冲击力。
想请教一下老师,是否有办法在仿真中给模型底部壁面处流体施加冲击力呢?
@李东岳 李老师,请问在计算中是否可以设置,周期/非周期地给底面某处流体施加向上的冲击力,从而带动气泡上升?
实际情况下底部是有不规律(非周期性、受力点位置变化)的冲击力存在的,但不确定没有冲击力的情况下气泡能否自然上升。
@李东岳 老师,确实是3D的。
如图,interFoam,3d模拟气泡在充满水的微管道内上升,上方为出口,其余面为壁面,simga值为0.07。
管道厚度<200um时,仿真结果中,气泡无法在管道内上升。
测试了管道厚度分别为1mm、10mm、100mm等,发现厚度在1mm以上的管道,其中的气泡均可上升。
求助各位大神,如何能让气泡在微管道(管道厚度<100um时)内上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