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S课程买家秀
-
所有买家秀完全是买家现场手写(如下图),写的时候我可匿名也可留名,只发一个图,后续只码字
2021年9月
-
首先这五天确实收获很多,从讲课中可以感受到李老师学识太渊博,基础理论掌握很好。0基础对于我这种没有接触过的人来说,在带我算算例的时候,我感觉很充实,很有收获。能get到很多技巧,但对于算法以及本质的推导,确实有点难以跟上。建议想完全了解的各位,一定要好好学习高数,微分方程,没有经历考研,四年的数学都忘完了。算法推导能找到规律,对于自己推导有很大困难(但这是我个人问题)。李老师得心应手的推导令我震惊!!!大家要要好好学习。5天的学习令我从一个只会商软的小白,变成了初入变成的小小小白。但比自己看用户手册强了太多太多,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希望在东岳老师的引领下,自己能科研顺利,也祝愿李老师越办越好,实现自己的梦想!!李老师YYDS!
-
这几天收获满满,李老师为人谦和,讲课深入简出,不仅讲了算法,也对OpenFOAM的基本操作进行了讲解。让我一个刚刚接触OpenFOAM的小白有所收获。讲解算法时推导公式十分细致。让我从根源上更深入了解方程的由来。并且讲解算法与运行算例交替进行。在跑算例的同时讲解算法。可以更好的让我理解只是并可以实际应用。除此之外,李老师还讲解了OpenFOAM的编程部分。不仅有solvers的编写,也有库的一些编写。可谓是干货满满。每天的知识量非常大。回去后我要多看文献喝学习语言的编写。对代码的编写不太熟悉,导致有时无法紧跟老师的脚步,也希望李老师在以后讲解的时候释放的放慢速度。总之,这几天的培训收获很大,学到了很多,希望OpenFOAM培训越办越好!!
-
从实操到算法的讲解内容全面,使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了OpenFOAM的体系和架构。内容是比较基础的,当然也很实用,感觉适合接触软件半年内的学习者。可以极大的加快学习的进度。因为更深的学习只能靠自己不断的深入挖掘。另一个重要感受是CFD非短期学习的东西,要长期坚持,软件的使用也是要曲不离口,才能持续进步。
-
李博的OpenFOAM课程深入浅出,将算法背后的物理意义介绍的非常明晰明了。在一步步推导公式,写代码的过程,加深了对OpenFOAM算法的理解,经过几天的学习,让我感觉受益匪浅。该课程面对OpenFOAM基础知识,绵中很广,对于具体方向的内容也很令人期待,希望李博能在开一些针对污染物街区尺度扩散的课程,我想也会有很多人报名。另外,如果能介绍同方向的学员相互留下交流方式就更方便了。
-
课程深入浅出,感觉很明晰。建议操作部分稍微放慢一点速度,有点跟不上。建议算法讲解和软件运行讲解划分更明显些,有时候感觉区分不开。总体评价:5星好评。
-
李老师讲课很透彻,计算流体的只是讲课清晰,逻辑顺畅,算例讲解很清楚,可惜没听到自己想听的6DOF动网格内容,后面的变成稍快,有些跟不上。把我3个月自学的内容大都概括了,建议李老师开一些专题课程。
2021年3月
-
李老师的课程干货满满,五天课程下来还是挺累的,不过也非常充实。这套课程循序渐进,从基本方程到方程的数值离散,从基本算例到算法植入,放到高校上一学期也属于含金量很高的课。有些不足的还是时间问题,连续几天的内容不是很好消化。还有就是有些算例版本需要更新一下。总的来说听李老师的课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
为期5天的CFD理论和OpenFOAM学习,收获良多,如果说OpenFOAM的学习曲线是曲折的,这次培训无疑给我开辟了结晶,5天的内容抵上半年甚至一年的自学收货,由衷感谢李老师的细心传授,希望以后能市场保持联系,向您请教
-
老师!!能把5天调好的包发一下么?谢谢老师!!!!这课,值得!!!还有,我太菜了!!今年研0!希望研三毕业前,把老师讲的都学会!!
-
李东岳老师好!听了您的OKS2021春季课程收获良多,无论在理论推到、算法植入方面,让新手能快速进入状态。同时,理论和实践穿插式讲解,即调节了纯算法理论的枯燥感,也让案例应用有了理论深度。经过本次课程,我对于OpenFOAM的结构框架与算法体系有了清晰的认识,希望以后能再次向您学习,并在OKS课程向您请教问题。在北京五道口可以经常约饭(如果您不忙的时候)!!也欢迎您来做客,帮您预约上MR扫描
-
干货慢慢,每次听完,晚上不失眠了!因为上完课太累了,受益匪浅,谢谢李东岳老师!
-
李老师是不是对0基础/无痛苦有什么误解?作为一个自己摸索近一年OpenFOAM的学生,感觉5天课程勉强能跟上,希望代表自己算入门了,这种算例结合算法的串讲的形式确实比较容易理解,很多内容一下子清晰了。最后,个人觉得OKS办成分级班会更好!
2020年9月
-
后悔来晚了!!!要是早两年来听OKS课程,估计能少走不少弯路。至少不用纠结头文件了。。。。感谢李老师给我们安排的这次课程,由浅入深,有趣,一点不枯燥。除了设计我本专业波浪等算例。其他算例也在此课程上了解了一些。一些fans可以参考。发现自己对OpenFOAM自带的算例挖掘的太少了。之后会多看看其他求解器,utilities等。
此行的主要目的是OKSS2,听完老师的讲解,有些地方真有豁然开朗的喜悦。对方程代码不畏惧了。自己能对上了。并且还了解了为什么p用这个矩阵求解器,T用哪个矩阵求解器,为什么边界条件要这样设置,为什么设置等各种五花八门,inlet、inletOutlet等...听完老师的讲解,了解了不少,最重要的是给了我信心,之后在遇到不会的函数不会束手无策。
最后祝CFD中文网越办越好,自己积极发言,广交CFDers
-
课程非常棒,同样的东西自己学可能要至少一个月,这就是花钱买命啊。减少了学习的痛苦,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
李老师专业能力非常强,算法推导资质入围,Foam实战细到新建文件夹。但算例部分感觉进展太快,有时候跟不上,感谢东岳老师,祝dyfluid越来越好。
-
OKSS1对0基础学院非常友好,这里的0基础值得是真真正正的0基础,0到不能再0,甚至可以0到高中刚毕业。对于用过OpenFOAM的学员来说,课堂节奏稍慢。OKSS2相反,更适合有基础,尤其是带着问题来的学院。建议适当增加第二阶段时长,增加第一阶段时长。总之,本次课程收货很多,谢谢李老师。
-
这次课程最大的收货是掌握了一些阅读和分析OpenFOAM代码的技巧。对以前自己阅读代码容易忽略和暂时难以理解的代码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我认为OKS课程最大的亮点是算法的解析,程序组织的解析,以及展示一个算法从纸面公式变成程序语句的过程。除了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不分求解器和模型库,我还期待更多的关于代码的解读。比如完整的解析一个比较简单的类。可以更容易理解OpenFOAM中大量存在的类继承关系。
5天的课程内容丰富,从早到晚连续听课居然不会感觉到累。除了OpenFOAM本身的魅力之外,还应该感谢李老师的辛苦付出,在备课和讲课中投入的许多精力。
再次感谢,听完课程之后似乎对OpenFOAM更有信心了!
2020年1月
-
感谢李老师的救命之恩
-
跟着李老师学了5天CFD理论与OpenFOAM,说实话,感觉收获很多。在理论学习方面,从时间项、对流项、扩散项的离散,稀疏矩阵的求解,源项的性质,以及后续速度、压力耦合计算,湍流模型的思路,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深入浅出。为我今后的学习指导明确了线索。在OpenFOAM软件使用上,通过李老师与我们一起设置算例,植入方程,在实际算例中修改出现的bug,消除了自己对于OpenFOAM的神秘感。李老师提供的算例很多,内容很全面。这次课程收货很大。十分感谢李老师
-
参加OKSS2课程,其中李老师带我们写求解NS方程的过程让我印象很深刻。之前在教材上看到的算子分裂,投影法等算法,都是很复杂,公式很多,被老师一讲,感觉十分的简单明了,很好理解
在老师将上面的公式植入到OpenFOAM中的时候,感觉特别简单,还算的挺准的。OpenFOAM中的代码都很麻烦,又不敢改,所以每次问题都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老师能用这么简单的代码实现,感觉CFD也不是很复杂,后面编程也有信心了。
第二天下午,老师讲了一个粒子停留时间的方法,把停留时间转化为传输方程的形式进行求解。我才思路可能是这样的:一个粒子从入口进入,其停留时间可以标记为$\frac{D t}{D t}=1$,应该就是这样的植入方程,以后自己在植入方程的时候,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上午老师讲了一下双曲方程的方法,感觉在处理其他问题的时候,尤其是变量耦合的时候可以做解耦处理,挺有用的,以后也应该看一些基础理论的书。
课上还学习了密度基求解器,第一次知道密度基求解器这么简单。
总之,这次上课,收获满满,希望OKS越来越好!
-
参加了OKSS2,2天时间刚好够了解方程植入方法。课间休息时间安排合理。讲课节奏:中偏慢。李老师对课堂节奏掌握非常好。写完方程后留给足够时间给同学们做笔记。非常有获得感。内容:从方程开始推导,进而离散,进而对关键问题重点阐述。最终回到OpenFOAM平台变成植入,最后用案例验证植入的代码,充实、易于理解。
-
大学课堂里讲的都是有限差分,在后续科研,项目中很少使用。利用商软进行流场方针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经常陷入“玄学”的状态。OKS课程基本理清了FVM的框架,结合OpenFOAM代码让我的理解更为深入。OpenFOAM是一个庞大、复杂的软件包,这次算是开了个头,日后还需要自我持续学习。建议:案例可以更多,便于课后学习。
2019年7月
-
李老师课程资料成分,丰富,态度积极、认真,能耐心的解答我们的各种问题,本次课程收获满满,让我对CFD实现了清晰的认识。因为眼花缭乱的bug,使得不能100%跟上老师的进度,难免会拖了后腿。整个过程的重点和架构都很清晰,但是因为每一步可能会出现错误,还是希望能够为每一个标准的算例配备一个答案文件以便对照。最后十分感谢李老师的精心付出
-
收获很大。东岳老师讲的深入浅出,把CFD中关于PDE方程及其树枝立三,求解过程中最关键的店用比较通俗移动的方式讲解出来,让我弄清楚了许多一直以来看代码的困惑。在OKSS1和2中,也罢OF的程序架构,模拟流程讲的很详细,重点讲的PDE方程植入,库的植入等对于我今后的研究都很有用。虽然OF程序纷繁复杂,不能在短时间全部掌握,但李老师的课程具备银鹭的作用,也有很多技巧的分享。非常适合我这种刚学习的菜鸟。建议东岳老师讲GCFD和OKSS2延长,个人认为在OF的学习中,基本CFD的理解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与之联系的OKSS2编程也是难点,是大多数人使用OF的落脚点。希望在今后的课程中,能更深入的学习GCFD和OKSS2的知识。
-
作为一个使用了好几年FLuent的博士,虽然之前有点CFD算法的基础,但是基本上是囫囵吞枣,差不多懂,知道Fluent中怎么设置就行了,这次花了一个星期重新认识了CFD底层代码的实现,心中更加豁然开朗。整体上李老师的课程安排和进度都很合适,一个星期的实践过得很充实,现在有全力用OpenFOAM模拟的冲动。所谓入门靠老师,修行靠自己。以后需要更加努力啊,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
很高兴可以参加东岳老师的OpenFOAM培训课程,本次培训我也是全程参加。GCFD课程讲授了许多CFD基本理论非常重要,虽然我只是上过一些相关课程,但是还是学到了很多只是,能够对CFD理论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OKSS1课程主要讲授了OpenFOAM算例的内容,我学OpenFOAM差不多一年了,对算例有了基本的了解,通过OKSS1的课程,是我对算例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其中的一些细节夜更加了解,OKSS2主要对房产的植入进行了介绍,包括对方程的实现,求解器的修改、测试等,总而言之,几天的课程让我受益匪浅,再次感谢东岳老师的付出,感谢同学们的努力!
-
我是去年来过的兄弟,去年我就预测过,明年的课程内容会更加成熟更有价值。今年上完OKSS2,果然没有让我失望,首先,继承了去年的特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徐躬行,先铺垫暖场,然后进行大量的实践便已操作,今年操作内容更科学合理,分成求解器和库两部分,针对性强。然后,添加了新元素和iangdian:大家关心的常见问题,比如CFD中文网中讨论过的设置非均匀初始速度场,特别的,今年的算例和程序修改均来自于SCI文章,直观,更有意义,都是干货,最后,我同样语言,明年的课程更精彩!
-
作为本课程刚毕业的一员,来参加李老师的课程之前很担心因为自身水平跟不上,但是经过李老师系统的耐心的讲解,还是进步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从算法到简单应用,再到随后的编程课,每一个阶段都有新的提升,学习过程中夜解决了以往的许多问题,但是时间过得太快了,还想听李老师讲课 :-) 在今后希望李老师能开展更多的培训课程,再深入讲解一些技巧,!最后祝李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东岳流体越办越好,中国的CFD越来越强。
I love dyfluid three thousand time
2019年1月
-
周:听过最好的课,虽然全程自费,但是很值,讲的很系统。5天的课抵上半年的自学。
-
经过紧张的修炼,龟波气功冲击波终于练成,第一次从零开始构建了第一个密度基分离求解器!!!虽然比较初级但还是0的突破,感谢李老师的辛勤付出,收获很多,特别是一些困扰多年的一些基础问题逐渐明朗,又是不禁有豁然贯通之感。李老师一讲连续5天,耐心细致,体力和精力真强大,有机会应该再来提升一把。祝CFD界蒸蒸日上,东岳流体生机勃勃。建议1)最后OKSS2可多留点时间效果会更好,2)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开个专题班
-
感谢李老师的课程,收获很大,尤其是OKSS2,让我见识到了OpenFOAM比Fluent强大的地方
-
5天的学习收获很大,以前只会用商软计算,对内部的计算参数一点不懂,这几天对内部的计算原理,求解步骤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唯一遗憾的就是时间太短了,还有好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果在能多一些学习资料就更好了,感谢李老师的辛勤付出
-
课程收获很大,5天的课讲了我一学期自学的内容,而且很详细很系统,若有幸早点上李老师的课程,可以省下很多时间。也是第一次体会到PCFD的乐趣。建议可以用代行号的编辑器,更直观,不用敲空格,tab有奇效。可以加一些常用的类,如IOobject、runTime等
-
5天的课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可以看出来李老师精心准备的课程是花了很大的信息。无论从算法、到算例、到编程每一步都设计的非常好。个人感觉难易恰到好处!收获很大!为下一步的进阶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李老师讲CFD有关的算法串起来讲解,让一千的点滴认识得以升华,再次感谢李老师。祝东岳流体事业顺利,老师送的礼物也非常赞,谢谢,同时感谢李老师的教室管理。
-
李:课程内容深入浅出,讲的十分透彻,尽管是OpenFOAM和C++的初学者也能完全理解,十分感谢李老师的授课形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确确实实的对OpenFOAM入门了
-
绍:PCFD课评:课程还改内容十分丰富,从NS方程到方程中各项的离散,再到不同的离散格式,包括时间项、对流项、扩散项的离散等都作了全面的讲解。最后对PISO算法的流程也做了简单但很本质的介绍。同时课程也对离散后形成的线性系统做了很系统形象的介绍,受益良多,但课程内容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吧!比如各部分的侧重点。希望在以后的课程中介绍一些不同模型的算法流程。OKS课评:OKSS1介绍了很多的算里,通过对这些算例可以很快的对OpenFOAM的初级使用流程有了整体的认识,OKSS2课程从OpenFOAM代码入手,介绍了方程植入和算法植入。到此为止我见到了OpenFOAM的强大之处。同样课程也存在一些问题,最典型的问题就是同学们不知道内容大纲,同科过程中非常容易不知道下一步讲什么感到困惑,希望以后可以增加授课目录
2018年8月
-
王:“去年学习了全部课程,今年参加了PCFD和OKSS2,相比较于去年,今年PCFD更加透彻,并且OKSS2中含有大量实践操作,可以预见,明年的课程内容会更成熟完善,更有价值。PCFD从数学的角度详细推到了各种参数,为何要设置以及某些经典算法的精髓。相对于某些CFD书籍,不仅内容全面详细,并重点强调了矩阵对角占优的特性,这是某些书籍未提及的,可能由于时间因素,讲解内容足够全面但一些细小问题并未细讲(一天时间不能面面俱到表示理解)。今年OKSS2是一天半时间,内容全面,从读代码到写求解器的整个过程都一一示范,并且现场解答了很多问题,操作性强具有针对性,个人觉得很满意,是一条有效有价值的捷径。字有点乱,见谅”
-
朱:“经过一周的OF培训本人切实感觉到了CFD理论与OF理解有了突破性的提高,尤其对OF的架构和程序代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课程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让我有了全新的认识。再次之前我已使用OF一年,对各求解器浮于表面的操作应用我十分着急,一直在国内外各大论坛寻找突破的源泉,对于创建自己的求解器问题亏待解决。2018年OKS对于国内的CFDer犹如深夜的一盏明灯?为我们开启了一段全新的CFD旅程??让广大年轻的CFDer以及一些高校老师拥有了独自开发求解器和库的能力”
-
李:“使用OpenFOAM到现在断断续续一年了,一直磕磕绊绊,苦于OpenFOAM的普及度不够,学习资料难找,看到OF那深之又深的文件架构更是一头雾水...在使用OF计算时,方程离散与求解器的指定也成为绊脚石,为此一直希望能参加一场OF培训。OKS适时而来,在我对于OF半懂未懂的时候,听培训感觉成功的捅破了一个个的窗户纸,尤其是OKSS2感触更深,原先完全摸不着头脑的OF文件架构一下子清楚了很多,不像以前那样一看就无从下手。最后,感谢老师及其他准备人员,收获确实很大!”
-
“PCFD课前我专门看书了解过,再系统的听了一遍感觉很清楚。欧拉拉格朗日及欧拉欧拉要是能提及就更好了。OKSS1略基础,希望能加快速度。OKSS2收获最大,很有意思。总的来说收获很大,老师一直讲讲讲真的很厉害,特别是OKSS2的时候各种错(有些我看起来莫名其妙的错都能很快意识到,然后函数找找找...)总之,很不错,就是人多,教室里喘不过气,想睡,感觉自己写文件(不靠复制粘贴)会更有点逻辑”
-
“PCFD主要讲数值计算理论,从方程-离散-求解,李老师讲的的确面面俱到,将问题化繁为简,分解难度,是我对CFD的理解更深更清晰,从听课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李老师在这方面投入了不少精力。至于OKSS,李老师准备的确实也非常充分,带着我们一步步看代码,写代码,也许慕名而来的学生太多,对OF了解参差不齐,略微影响老师的发挥。总体而言,李老师为人负责热心,培训个方面做的很到位,对有心学习的学生来说,肯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希望李老师下次可以将OKSS2分的更细一些”
-
“PCFD从工程实际计算的角度对CFD的知识进行了串讲,相对于计算流体课程更具体,作为计算流体力学的应用理解有帮助。OKSS系列课程信息量好大...所有课程信息量都好大!”
-
刘:“没学过计算流体力学的大二本科生觉得OKSS1和OKSS2基本能理解,PCFD只能说是基本知道,理解一部分但不深入。总体来说建立了知识框架,具体细节还需要慢慢消化。收获很大!另:老师收本科生么?”
2017年8月
-
尹:“感谢东岳老师,能感受到老师为此次培训准备很久,也付出了很大心血。此次培训对我来说,就好像以前在水池里只会狗刨式有用,而此次培训更多的规范了我的姿势,学会了自由泳,速度更快,对游泳也更充满了乐趣。同理,这次培训让我对OF的理解有了一个跃变。也对OF的理解更深,所以我非常感谢老师弄得培训。若以分数衡量,我会给90分,因为我相信下一次培训会更好!”
-
“1、课程内容十分丰富,讲解深入浅出,非常有收获。2、OpenFOAM的讲解一些细节分体,解决了我很长时间的困惑。3、公式推导和数值求解,从根本上讲解了CFD的求解原理,对数值计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建议:1、希望以后能多做一些行业的应用培训。3、培训在做一些提高班培训。”
-
姜:“1、算例设置讲解是的学习过程中的众多疑问意义大小,有助于快速熟悉软件。但很多的文件还是没有搞懂意义,后面据需探索。2、代码解读,通过本次学习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对OpenFOAM代码架构不是很清晰,导致不敢下手修改代码,如果有更多的学习机会,还会继续努力。3、方程讲解与细小设置问题的讲解非常棒。总结:经过为期4天的学习,对于初入门的我。已经获益匪浅。开拓了眼光。学有所值。非常感谢东岳老师这几天的辛苦讲解。很棒。很佩服东岳老师对CFD学习的兴趣。很受感染。祝东岳流体越办越好,东岳老师学术上更上一层楼。”
2016年8月
没统计评价
评价有效性
上面都是我个人认为比较好的,有效的评价。还有更多的是下面这种
非常短的好评
,没有放上去。
除了好评,也有差评
这个课做了这么多次了,我是希望100%好评的。但后来我发现100%好评完全做不到。 那么除了上面这些好评,我贴一些真实的负面评价(2020年9月的)
-
2020年:算例学习过程,收获很大,比自己一点一点学效率高,基本了解openfoam的使用,但编程部分更多的是跟着老师写代码,具体原理不了解,多而不精
-
价格贵、GCFD和OKSS2课程内容太难、GCFD课程内容太简单、GCFD课程内容太广泛,不精细、板书看不清
首先从自身找原因。虽然每次课我都用大量的时间做准备,但是算法方面,还是讲的不够细,编程方面,还是讲的不够深。毕竟5天时间有限,大家都是0基础,我一直在力图寻找一个让大家好消化的方式,去尽可能的接收知识。
再次从其他方面找原因,前几次的课程评价很多人反映跟不上,最近几次有些人反映有些内容太简单,我讲课有废话
(虽然我的角度是也不能全是死讲课得讲点背后的故事讲点其他的活跃活跃气氛吧?)。总之,就是众口难调,由于参加课程的人的基础不同,对课程的评价肯定是不同的。
目前我需要做的
-
增加课程难度(好像最近几年大家CFD整体功力都有提升,一年一念水涨船高啊),但是依然坚持面向0基础的同学。这个度很难把握
-
筛查参加课程的人的基础水平,玩CFD好久的不用来了
好评与差评总是共生的,就像每个人对你都褒贬不一。要经得起表扬,同样要直面差评,不逃避,经得起。
-
-
@Leon-Zhao 不好意思应该永远不会有,有几个原因:
-
OKS课程很贵,近10000元,不适合做直播课,直播课比较适合50 100元这一类
-
线上课效果不好,会砸了招牌
-
现在网络暴力严重的很。另外我不喜欢露脸,尤其是这种没有面对面交流的。我之前在7月份的一次CFD直播中一直没露脸,是让我朋友主持的。之前还有一个全国顶级的学术大会,做了直播。人家院士在那讲话,有人发弹幕讨论我。我觉得这是对演讲者的极为不尊重。
线下课确实要收到疫情影响。今年很多学生被封在学校没发过来。但即使如此,我也永远也不会涉入直播领域。有一些比较适合直播:
-
会议类直播。随便串个场,大体看看;
-
学术报告类直播。时间短,30分钟-1小时,能集中精力;
-
卖货类。比如我服务器那面可能要直播介绍一下
我从2017年起一直关注线上直播生态。总体来说,直播适合轻量级的玩意。不适合长时间5天的烧脑的OKS课程。
另外OKS是完全我个人的,因此完全是个人风格,我不需要考虑任何领导的天马行空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我有非常详细的考虑去怎么做。既然充满浓厚的个人风格,个人不喜欢看视频。所以dyfluid.com里面没有任何视频资料。
所以,个人建议,时间紧任务重还有钱,就来OKS。没经费有时间,就好好看看CFD的书,打印出来,看纸质版(我个人也不喜欢电子版),找个记事本,把方程推一推写一写。
自学CFD完全可以,OKS只适合比较着急学CFD的人。
-
-
@Leon-Zhao 是的,东岳老师讲的课深入浅出,非常适合初学者。我的C语言和数学基础几乎为零,但是上过课之后也能初级的应用openfoam了,对CFD也有了一些初级的概念。现在我的目标是用of计算大量数据之后再融入神经网络,希望自己能成功吧。
-
@merlinizlf 苦于我人在国外回不去了
-
今天结束了2020秋季的OKS课程,感受如下:
1.个人学习基础:研究课题从19年12月转到CFD,花了8个月调研学习计算流体力学和课题工程背景问题;有流体力学以及数值计算和最优化相关数学课程基础;对C++类的用法不熟悉;没有实操过CFD商软,来之前跟着李老师翻译的用户指南学习了前五章。总而言之我是属于纸上谈兵,而且谈得很浅的一类人。
2.因此李老师的课对我来说非常友好:(1)OKS1手把手带着跑案例(2)OKS2讲较简单的算法植入;两个阶段贯穿理论讲解和算法剖析,课程之间也没有完全划分很开,而是循序渐进、相互穿插,这正好弥补了我不会操作的短板,又满足了我需要自己写代码的初步需求。
3.建议刚接触CFD但是来参加课程的老师和同学跟着指南走一走,在“东岳流体”上找找相关的帖子看看。
4.由于与课人员对CFD和OF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在此也建议李老师在春季和秋季开设不同类型的班,提升针对性。 -
请问李老师: @李东岳
1.下一期课程大概哪个月份?
2.OF基本操作都会、自己能算小东西,算法大概能看懂PIMPLE循环,编译方面只跟着教程做过一点尝试。这样适合参加课程吗?OKSS2吗? -
快哭了。。。疫情反复,不能通关回去,否则趁着春节假期参加一下培训,比苦哈哈一点点自学好多了。。。怎么办??????
-
老师的课程绝对值得去学习,指导性非常强,有一定基础的话,通过老师的教学,可以做到串行,这可比自己到处找资料的并行的好,这里的串行可比媲美计算时候的并行,事半功倍~
当时学习后真的是信心暴涨~当然,针对自己的研究课题还是要不断的深入和学习,因为CFD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导致结果的不尽人意~
总结:-
上完课后会让我觉得对OpenFOAM大体框架了解,同时是针对各个领域的求解器都有所涉猎;
-
理论部分和实际的结合结对是经典,当时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如何把文章的算法现场植入演示;
-
最后的求解器编写,会让学习的过程信心大涨,这是培养科研和自主学习中非常好的强心剂,虽然过程bug不断,但是最后编译成功时的感觉,是让你知道你也可以在以后自己的研究课题有所突破的;
-
仅仅5天的学习,比得上自己漫无目的的一年,这是实话~对于新手来说非常难得,不管你看了多少书,通过老师基础强化,会让你有不同的认识
我是2019年1月份参加的,2年了,依然是这种感觉~以后有机会肯定还要去学习吗,老师的课程年年更新,这就是魅力所在~
-
-
李 李东岳 被引用 于这个主题
CFD中文网2016-2023 | 京ICP备150179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