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uent 里的的湍流模型是可以考虑空隙率的。开启欧拉模型后,湍流模型选择per phase就可以。

.J. 发布的最佳帖子
-
RE: DEM和DPM
正好这几天在研究fluent里的DEM,DPM和DDPM具体是啥关系,碰到李博开的这一贴。写一下我的理解。
- 先说说标准的DEM吧,它代表的是真实的跟踪每一个颗粒的运动,通过硬球模型或软球模型(通常用软球模型)来计算颗粒间的碰撞过程,而且颗粒旋转也能捕捉到。简单理解就是,颗粒该受到的力都考虑到了。
- 而DPM和DDMP都是fluent里的概念,应该不属于通用的说法,之所以这样命名可能是由于为了符合它的软件设计逻辑。DPM在我看来是属于比较原始的离散相模型,不考虑颗粒碰撞,不考虑颗粒所占体积,通常用来模拟灰尘的轨迹。
This approach is made considerably simpler when particle-particle interactions can be neglected, and this requires that the dispersed second phase occupies a low volume fraction, even though high mass loading is acceptable. The particle or droplet trajectories are computed individually at specified intervals during the fluid phase calculation. This makes the model appropriate for the modeling of spray dryers, coal and liquid fuel combustion, and some particle-laden flows, but inappropriate for the modeling of liquid-liquid mixtures, fluidized beds, or any application where the volume fraction of the second phase cannot be neglected. For applications such as these, particle-particle interactions can be included using the Discrete Element Model, which is discussed in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Collision Model.
--from ANSYS 17.0 help, Fluent Theory guide, 16.1.1. The Euler-Lagrange Approach
-
DDPM 是Dense Discrete Phase Model的缩写,是专门用来模拟例如流化床这种稠密颗粒流的模型,可以理解为简化了的DEM。它考虑了颗粒的空隙率以及碰撞,但是对于碰撞的计算是进行了模化的,不是用软球模型计算真实的碰撞过程,颗粒间的碰撞产生的力是根据KTGF下颗粒的stress tensor计算得到。
-
上面说了DDPM里颗粒碰撞是进行了模化的,因此就有不进行模化的处理,那就是在Fluent里加入DEM collision了。加入了DEM collision的DDPM,也即DDPM+DEM,考虑了稠密颗粒流的真实碰撞过程,新版的Fluent里,据我观察也是可以加入rotation的。但是Fluent里的DEM的颗粒群又是用parcel代替的,这又导致有些像MPPIC。所以,可以说DDPM+DEM和真正的DEM的还差一步。
以上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理解上的疏漏或错误,感谢能够给予指正。
-
RE: Fluent连续性方程不收敛
连续方程不收敛是最常见的,不用觉得奇怪。你这是瞬态,先考虑时间步长 是不是大了,减小一两个量级试试。如果效果不明显,就得考虑网格质量问题了。如果还不行就得考虑技巧性的东西了,比如我做多相湍流燃烧,就是先算流动场,等流动相对稳定后再加入燃烧,并且加入燃烧的瞬间,残差会突然升高,此时最好先把松弛因子调小,同时减小时间步长。这些大概是我的经验。
-
批量自动化生成PDF目录标签 了解一下?
很久没水论坛了。。最近摸索了一下给PDF书籍自动添加目录标签的方法,感觉挺实用。
https://www.cnblogs.com/Jay-CFD/p/9099812.html -
RE: windows 10下可以跑linux!
@cfd-china 近日折腾bash,发现默认窗口实在丑到影响使用,遂找到一款神器,Cmder。你可以试试。
http://www.cnblogs.com/Jay-CFD/p/6067274.html
我在文末记录了一下配置方式。
.J. 发布的最新帖子
-
RE: 计算机图形学中的流体模拟为什么计算那么快,可否借鉴其优势。
昨天看了清华姚班的一篇知乎文章,“99行代码的《冰雪奇缘》”,介绍他在MIT读博期间做的CG相关的成果。为了计算加速,手写了编译器,实在厉害。
原文:https://zhuanlan.zhihu.com/p/97700605?utm_source=qq&utm_medium=social&utm_oi=44817232953344 -
DQMOM模型奇异矩阵的问题
最近用MFiX试了下DQMOM模型,发现在求解积分点和权重输运的时候,涉及到的矩阵求逆操作会出现奇异矩阵的情况,然后程序就崩溃了。Rong Fan 2004, Application of the direct quadrature method of moments to polydisperse gas–solid fluidized beds这篇文章也确实提到了会有奇异矩阵的情况,并且提到一些解决方法。
我想知道的是,这个问题是算法本身就有的,还是代码实现的不够好?有人试过fluent里的DQMOM有没有这个情况吗?或者OpenQBMM呢?如果是软件问题可能考虑换软件了。
-
RE: 多相流与矩方法的数学模型
@东岳 非常感谢李博耐心回答。也就是说QMOM计算量比DQMOM小对吧?因为现在对MFiX平台熟悉点,所以想的是在这个平台做点工作,而恰好MFiX有DQMOM的植入。这两个算法的速度差很多吗?如果DQMOM计算量大的话,应该会有别的方面的优势吧?
我们这边是基于EMMS做一些介尺度曳力方面的工作,但是感觉有点做到头了,所以想换点思路,博士搞原创还是挺难。。
-
RE: 多相流与矩方法的数学模型
最近在看了下Rong Fan (2004) Application of the direct quadrature method of moments to polydisperse gas–solid fluidized beds这篇介绍DQMOM植入MFiX中的论文,这个算法和QMOM,还有李博你说的QBMM有什么应用场景上的区别吗?只是大概知道DQMOM和QMOM在求解数密度矩的策略上有不同。因为现在有个想法是利用PBM加入合适的聚并破碎模型,或者粒径增长项去描述颗粒聚团的输运,从而修正曳力,类似的工作目前看到过程所的Shanwei Hu有研究。他是用的QMOM,我在想用DQMOM是不是也行?